近日,天河評出首批26位名教師,其創新方式讓人稱贊:打破常規名師選拔方式,取消年齡、職稱、論文等條件限制,推薦家長、學生、學校中口碑好的老師參加審核,這讓不少老師備受鼓舞。(9月15日《信息時報》)
  參考家長和學生的評價,讓“口碑好”的老師參加名師選拔,是老師評價制度的創新和亮點。以往,老師為了提升職稱等級,不得不研究課題、發表論文,很難專註於教學工作第一線。而將家長和學生的推薦納入老師評價體系中,不僅使評價標準更加多元化,符合現實需要,老師也可以更集中精力教書育人。老師的課堂教學、與學生平日的相處,對學生學業、為人處世等各方面影響很大。一個老師是否具有師德和責任心,學生通常有最直觀的感受,也最具發言權。所謂“教學相長”強調的是教與學之間的相互促進,其實老師和學生之間有雙向的互動和交流才能激發兩者不斷上進。得到學生認可,不僅使老師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,也促進其更加註重學生的培養,以教書育人為本,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。那麼相反,如果一個老師師德敗壞、不以學生為本,也就不可能有成為名師的機會。像近日報道的黑龍江哈爾濱某中學老師,因學生未給科任教師買禮物,竟在班裡公然向學生索要禮物並謾罵學生,如此行徑不免讓人大跌眼鏡,實在不是一個老師應有的作為。
  當然,現實中也存在一些未必所有家長和學生都能“看得見”的好老師。例如一些具有卓越的教研科研才能,或具備培養年輕教師能力的老師,他們未免親臨教學第一線,但不可否認其是好老師。因此,教學成果、科研能力、團隊合作能力等也應作為老師評價制度的標準。新加坡教育部專門為中小學教師設計了三條評價管道:教學管道、行政管道、特殊專才管道,以培養有教學能力、行政管理能力和特殊專長的老師,其中的評價指標細緻明確,過程規範。術業有專攻,老師很難做到盡善盡美,新加坡的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。學生和家長的評價不能作為決定性或唯一標準,但給予一定的權重很有必要,這對老師評價制度而言是一個好的開始和方向。
  (劉曉彤)  (原標題:“口碑好”老師評價新亮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30iawm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